2019年西安市干部网络培训教学方案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打造追赶超越西安铁军,进一步提高我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,根据市委组织部《2019年西安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》(市组发[2019]2号),制定2019年西安市干部网络培训教学方案:
一、培训目标
通过培训,强化广大干部理想信念、党性观念、宗旨意识;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;增强适应新时代、实现新目标、落实新部署的能力;打造西安铁军,高水平高质量服务西安追赶超越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。
二、培训方式
通过西安干部网络学院开展网络培训,辅以适当的线下活动。
三、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安排
(一)课程设置
公共必修课程(10学时) | ||||
序号 | 课程名称 | 学时 | 主讲人 | |
1 | 谈谈学习党章的方法 | 0.5 | 高宁: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| |
2 |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| 1.5 | 崔丽华: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| |
3 |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| 1 | 李志勇: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| |
4 | 人民性: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新境界——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的人民观 | 2 | 戴立兴: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 | |
5 | 《共产党宣言》:一个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宣言 | 1.5 | 石国亮: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|
6 |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——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| 2 | 邓纯东: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,研究员 | |
7 |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| 1.5 | 祝彦: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| |
专题必修课程(20学时) | ||||
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国外城市副中心建设经验对我国大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| 2 | 陆小成: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/研究员 | |
2 | 国家中心城市引领辐射带动中国城市群发展 | 2 | 方创琳: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区域与城市规划中心主任 | |
3 | 城市规划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| 2 | 范嗣斌: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更新所副所长 | |
4 | “多规合一”如何让城市发展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 | 2 | 严金明: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院执行院长/教授 | |
5 | 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 | 2 | 董珂: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绿色城市所所长 | |
6 | 如何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| 2 | 祝文君: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| |
7 | 我国资源型城市智慧化转型路径 | 2 | 沈镭: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 | |
8 | 基于“城市大脑”思维的智慧城市发展研究 | 2 | 刘朝晖: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| |
9 | 构建法治、共治、信息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 | 2 | 孟延春: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| |
10 |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| 2 | 刘骥:西安市发改委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处副处长 | |
“两山”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解读 | 2 | 贾峰: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、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 | |
2 |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| 2 | 王晨: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 | |
3 |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: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与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| 2 | 宋豫秦: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| |
4 |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| 2 | 马中: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| |
5 | 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及其经验总结 | 2 | 宋豫秦: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| |
6 |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,发展高质量蓝色经济 | 2 | 张占海: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 | |
7 | 马克思、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现代启示 | 2.5 | 赵建军: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| |
8 |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低碳转型 | 1.5 | 庄贵阳: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| |
9 |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| 1 | 李庆瑞: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| |
10 |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下的生态保护、修复和建设 | 1 | 沈国舫:中国工程院院士/教授 | |
11 | 贯彻十九大精神,促进绿色发展,服务美丽中国 | 0.5 | 任树本: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司长 | |
12 | 国际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| 0.5 | 李迅: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| |
13 |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主要区域和省市空气质量要求 | 0.5 | 陈潇君: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 | |
14 | 打赢蓝天保卫战“大气十条”五年攻坚之路 | 0.5 | 贺克斌: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 | |
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一路一桥总关情,习近平指“路”脱贫攻坚 | 2 | 肖春阳: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公路所所长 | |
2 | 如何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| 2 | 宋洪远: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| |
3 |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| 2 | 张琦: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| |
4 | 打造“智慧三农”,助推乡村振兴 | 2 | 姜长云: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| |
5 | 产业扶贫——脱贫攻坚根本之策 | 1 | 张琦: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教授 | |
6 | 加强精神扶贫思想扶贫,助推脱贫攻坚质量提升——浅谈如何激发扶贫脱贫的内生动力 | 1 | 张琦: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教授 | |
7 | 扶贫攻坚的坚中之坚——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 | 1 | 王晓毅: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| |
8 | 以乡村振兴助力精准脱贫 | 1 | 宋洪远: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、研究员 | |
9 | 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机制与模式分析 | 1 | 何广文: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|
10 |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打好脱贫攻坚战 | 1 | 范小建: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| |
11 | 现代农业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及路径 | 2 | 郭亚军: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副教授 | |
12 |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培育新动能 | 1.5 | 李佐军: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 | |
13 | 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作 | 1.0 | 李国祥: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副主任、研究员 | |
14 |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| 1.0 | 李国祥: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副主任、研究员 | |
15 |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扶贫脱贫经验 | 0.5 | 郑风田: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|
“硬科技”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培育新动能 | 2.5 | 李佐军: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 | |
2 | 以科技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| 2.5 | 高志前: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| |
3 | 落地成金-中科院西光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探索之路 | 3 | 曹慧涛:西安光机所知识运营与产业发展处处长 | |
4 | 西安市硬科技工作发展现状及政策支持 | 2 | 李建勋:市硬科技局局长兼高新处处长 | |
5 | 西部超导公司参与ITER计划的总结与经验 | 2 | 李建峰: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| |
6 | 现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远景 | 2.5 | 杨建科: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 | |
7 | 硬科技改变世界 | 2 | 米磊: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| |
8 | 大数据助力政府治理创新的理念与实践 | 2 | 于施洋: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 | |
9 | “互联网+人社”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| 0.5 | 王长林: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讲师 | |
10 | 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于城市创新管理的应用 | 0.5 | 邓攀: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助理 | |
11 | 案例分析百度人工智能AI商业化战略:未来城市和智慧出行领域 | 0.5 | 杨涛:百度副总裁、人工智能商业化总负责人 | |
“一带一路”与“大西安建设”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 | 2 | 张建平: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| |
2 | “一带一路”:全面开放新格局,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| 2 | 赵磊: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| |
3 | “一带一路”:再造中国,再造世界 | 2 | 王义桅: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|
4 | “一带一路”下的“五通” | 2.5 | 白明: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| |
5 | “一带一路”:打造“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”的开放格局 | 2 | 王志民:对外经贸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 | |
6 | 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与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| 2 | 陈耀: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 | |
7 |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| 2 | 李光辉: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| |
8 | 《标准联通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》 | 1 | 郭晨光:国家标准委国际合作部副主任 | |
9 | 一带一路――政府和民间资本如何合作 | 1 | 严厚民: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院长 | |
10 | “一带一路”与大西安建设 | 2 | 黄永利:西安市发改委西部开发处副处长 | |
11 | 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自贸区战略及陕西实践 | 1 | 马莉莉: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| |
12 | “一带一路”高峰时刻 | 0.5 | 微课程 | |
军民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,开创强军兴国新局面 | 3 | 刘新建: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通用技术与标准研发部部长 | |
2 | 如何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| 2 | 秦安: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 | |
3 |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| 2.5 | 李建海: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| |
4 | 军民融合是军工能力增强发展之路 | 1 | 方书甲: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| |
5 | 推动中核集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,构建军民一体化战略核能体系 | 1 | 白云生:中国核工业集团军民融合办公室副院长 | |
6 | 2018军民融合发展新态势、新政策与新思路 | 1 | 刘晋豫:国防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大校 | |
7 | 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――海格案例分析 | 1 | 周卫稷:海格通信副总经理 | |
89 |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——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题 | 1 | 王宝坤: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| |
10 | 我国标准化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 | 1 | 刘新建: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通用技术与标准研发部部长 | |
11 |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中的标准化工作 | 0.5 | 刘新建: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通用技术与标准研发部部长 | |
5 |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挑战与对策 | 0.5 | 薛惠锋: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/教授 | |
12 | 创新和发展——军民融合文化 | 0.5 | 徐根初: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| |
13 | 军工特色高校军民两用技术创新与发展模式 | 0.5 | 吴限德: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工程系副教授 | |
14 | 迎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时代 | 0.5 | 于川信:中国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主任 | |
15 | 国防军工与军民融合大数据的共享共用模式与应用 | 0.5 | 崔克俊:北京阿里金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| |
16 | 2018年军民两用技术及应用发展动向解析 | 0.5 | 葛宏志: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博士 | |
17 | 军民融合共创自主可控计算机产业 | 0.5 | 李思昆: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| |
18 | 认知革命及未来技术趋势 | 0.5 | 赵胜:硅谷创客资本创始人 | |
19 | 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几点思考 | 0.5 | 刘新建: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通用技术与标准研发部部长 | |
20 | 为什么新时代要“更加注重军民融合”? | 0.5 | 微课程 | |
21 |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如何? | 0.5 | 微课程 | |
22 | 地方政府应如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? | 0.5 | 微课程 | |
社会治理与行政效能提升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| 2 | 周庆智: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 | |
2 |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重要论述 | 1 | 丁元竹: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 | |
3 | 改革开放40年: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 | 1.5 | 冯仕政: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、教授 | |
4 | 立足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| 2 | 杨宜勇: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 | |
5 | 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的地方实践——浙江经验借鉴 | 1.5 | 张学栋: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| |
6 | 网上行政审批重点与难点 | 2 | 顾平安: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| |
7 |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危急处置原则和应对技巧 | 2 | 张展: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网络舆情处处长 | |
8 |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网络公关 | 2 | 王宏伟: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| |
9 | 危机决策与危机领导力 | 2 | 曹峰: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 | |
10 | 领导者应急指挥能力提升 | 2 | 董武: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| |
11 |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涵义、技术架构与路径设计 | 2 | 冀梦晅:西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综合协调处挂职干部 | |
自贸区建设与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创新全球经济治理的“中国方案”解读 | 3.5 | 王孝松: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| |
2 | 主动扩大进口重要举措提出的主要依据及战略意义 | 2 | 东艳: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贸易室主任 | |
3 |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,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| 1.5 | 霍建国: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| |
4 | 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自贸区战略及陕西实践 | 1 | 马莉莉: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| |
5 | “互联网+旅游”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| 2 | 宋子千: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 | |
6 |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成长型企业 | 2 | 武常岐: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| |
7 | 内陆中心城市的崛起之路 | 2.5 | 陈耀: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 | |
8 | 深化改革创新,打造西安样本——推进自贸区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| 2 | 李群刚:中国(陕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| |
9 |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新时代的定位 | 0.5 | 李金波: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 | |
10 |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布局 | 0.5 | 窦勇: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处长 | |
11 |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贸港的异同与未来发展 | 0.5 | 李钢: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| |
12 | 从自贸区(港)看中国金融开放的逻辑 | 0.5 | 张杰: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| |
13 | 以自由贸易港建设引领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 | 0.5 | 毛艳华: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| |
14 | 从贸易战看自贸区(港)改革 | 0.5 | 洪俊杰: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 | |
15 | 以服务贸易为主导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| 0.5 | 夏锋: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| |
扫黑除恶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,打造扫黑除恶坚固防线 | 2.5 | 熊秋红: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| |
2 | 大数据下智慧扫黑除恶的新路径 | 2.5 | 杨安: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教授 | |
3 | 为了公平正义 | 2.5 | 专题片 | |
4 | 永远在路上 | 2.5 | 专题片 | |
5 |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 | 2.5 | 张小明: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教授 | |
6 |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管理 | 2.5 | 王欢: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、教授 | |
7 | 开展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的意义 | 0.5 | 微课程 | |
8 | “扫黑除恶”与“打黑除恶”的区别 | 0.5 | 微课程 | |
9 | 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的总体要求 | 0.5 | 微课程 | |
10 | 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| 0.5 | 微课程 | |
11 | 为期三年的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工作重点 | 0.5 | 微课程 | |
12 | 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重点打击的对象 | 0.5 | 微课程 | |
13 | 什么是“黑社会性质”组织 | 0.5 | 微课程 | |
14 | 如何准确把握“恶势力”的认定 | 0.5 | 微课程 | |
15 | 黑恶势力“保护伞”包括哪些方面?如何深挖? | 0.5 | 微课程 | |
16 | 《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》围绕的六个重点 | 0.5 | 微课程 | |
企业家发展成长专题培训班(20学时) | ||||
1 | 企业领导者的法治思维 | 1 | 刘锐: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 | |
2 |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| 1 | 李志勇: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| |
3 | 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 | 2 | 陈凯龙: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| |
4 | 新时代民营企业如何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 | 2 | 庄聪生: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、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| |
5 |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| 2 | 常修泽: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研究员 | |
6 | 职业焦虑与心理调适 | 1.5 | 胡月星: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 | |
7 | 打造铁军团队 提高管理效能 | 3.5 | 魏奇:西北政法大学哲学教授 | |
8 | 当代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| 1 | 郑时墨:团队建设管理资深讲师 | |
9 | 企业文化的五要素及成因 | 1 | 郑时墨:团队建设管理资深讲师 | |
10 | 企业改革要强调机制改革和企业家精神 | 0.5 | 宋志平: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/董事长 | |
11 |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、商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服务 | 0.5 | 王燕国: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党委书记/主席团主席、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执行主席 | |
12 | 新时代风险管理师作为与职业前景 | 0.5 | 黄炜: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| |
13 |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 | 0.5 | 董大海: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/教授 | |
14 | 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 | 0.5 | 孙玉麟: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| |
15 | 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 | 0.5 | 郑时墨:团队建设管理资深讲师 | |
16 | 如何设定绩效目标 | 0.5 | 微课程 | |
17 | 如何进行绩效辅导 | 0.5 | 微课程 | |
18 | 如何管理持续低绩效员工 | 0.5 | 微课程 | |
(二)教学活动安排
1.学员登录西安干部网络学院(www.xian.sqgj.gov.cn)。首次登录使用快捷登录,在首页“登录区”点击“获取验证码”按钮,验证码会发至手机,输入验证码登录。第一次登录网站,会自动弹出个人信息界面,学员须完善个人信息,并设置登录密码。再次登录时,学员可用手机号和密码进行用户登录。
2.网上学习
学员登录平台后,进入“个人学习中心”,点击我的课程,所有必修课均已呈现在课程列表;点击课程选择,可自主选择课程学习。
3.学员随时关注平台首页最新公告栏目及手机短信通知,按时参加教学活动。
四、考核与结业
网络培训实行学时制。由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,完成学习任务,获得相应学时。
(一)必修课程(30学时)
1.公共必修课(10学时):包括党性修养、政治理论方面的相关课程学习;
2.专题必修课(20学时):包括与专题相关的课程。
(二)选修课程(20学时)
根据学员所需自主选择,主要分为:
1.拓展课程(10学时):包括学员所报专题之外9个专题的专题必修课程;
2.专题片微课程(10学时):包括专题片、微课程。
(三)奖励学时(3学时)
按照教学计划要求,学员积极参加现场教学、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线下活动,每个专题开展一次,最高计3学时。具体时间另行通知。
(四)考核结业
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,达到50学时即为合格。
五、组织管理
1.教学管理。在市委干教办的指导下,西安电大基地负责课程安排、教学管理、支持服务等工作,并及时与培训单位联络员沟通协调。
2.班级管理。按照专题组成网上虚拟班次,每班配备班主任一名,负责学员日常管理、学习支持服务,组织开展线下研讨活动等,督促学员完成学习任务。
3.联动协作。各单位须确定一名联络员,与市委干教办、西安电大基地形成协作、沟通、反馈等三级管理协作机制,负责通知、督促本单位干部参加学习。电大基地定期向市委干教办反馈学习情况,市委干教办依据参训率、结业率为各单位年终考核打分。